近期,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行为与心理健康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刘兴华研究员的正念实验室在国际学术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Health Psychology》上发表题为“Distress tolerance as a mechanism of mindfulness for depression and anxiety: Cross-sectional and diary evidence” 的论文。该研究发现,在个体间和个体内水平,痛苦耐受度都在正念和焦虑抑郁困扰间起到了中介作用。

目前,关于正念干预缓解焦虑抑郁的起效机制,不同的理论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其中一个被多位研究者一致提出的机制是暴露。正念水平高的个体在面对不愉悦的情绪状态时,不会自动回避或逃避,而是能不评判地对当下的状态有所觉察。这种暴露的过程,可带来更高水平的痛苦耐受度。痛苦耐受度是情绪障碍的一个重要的跨诊断因素,即与焦虑抑郁困扰是高度相关的。然而,截至目前,还没有研究直接探索痛苦耐受度是否是正念与焦虑抑郁困扰关系的潜在机制。

鉴于正念、痛苦耐受度、焦虑抑郁困扰都既有特质属性(在个体间存在差异,较为稳定),也具有状态属性(在个体内存在变异,是波动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在个体间和个体内水平,痛苦耐受度是否中介了正念和焦虑抑郁困扰的关系。研究一是大样本横断面研究,结果支持痛苦耐受度在个体间水平上的中介效应。即相比于特质正念水平低的个体,特质正念水平高的个体,其痛苦耐受度水平比较高,相应的焦虑抑郁困扰水平更低。

研究二是为期14天的每日日记研究,结果进一步支持痛苦耐受度在个体内也中介了正念和焦虑抑郁困扰的关系。即对于特定的个体,当其某天的状态正念水平高于一般水平时,其痛苦耐受度水平更高,焦虑抑郁困扰水平更低。

在理论层面,当前研究首次为痛苦耐受度作为正念的起效机制提供依据。这与多位学者提出暴露是正念起效关键机制之一的观点是一致的。此外,在实践层面,本研究提示可以增加正念干预中痛苦耐受度的干预剂量,从而增加对焦虑抑郁困扰的干预效果。例如,可以增加内感暴露、想象暴露和实际情境暴露的内容。本研究也为刘兴华创立的情绪困扰的正念干预(Mindfulness Intervention for Emotional Distress; MIED)的设计合理性和有效性提供了依据。MIED课程将提高痛苦耐受度作为课程干预关键策略之一,有意地在正念练习中加入相关引导语,并增加了暴露的内容,以帮助改善焦虑抑郁困扰。

正念实验室在读博士生李燕娟为本研究的第一作者,刘兴华研究员为本文的通讯作者。巨睿琳、Stefan G. Hofmann教授、招颖诗、管烨和冷宇也为本文做出了重要贡献。该研究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面上项目基金资助完成。

Li, Y., Ju, R., Hofmann, S. G., Chiu, W., Guan, Y., Leng, Y., & Liu, X.Distress tolerance as a mechanism of mindfulness for depression and anxiety: Cross-sectional and diary evidenc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Health Psychology, https://doi.org/10.1016/j.ijchp.2023.100392

全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697260023000285


2023-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