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甘怡群教授“心理学研究论文写作”的课程作业在高影响力期刊Autism Research在线发表题为“Auditory language comprehension among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n ALE meta-analysis of fMRI studies”的元分析论文,揭示了孤独症儿童和青少年听觉语言理解的神经机制。

孤独症儿童和青少年常在听觉语言理解(Auditory language comprehension)方面表现出困难,这可能会严重影响到他们的整体功能和福祉。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的研究发现了孤独症个体在进行听觉语言理解相关任务时与非孤独症个体的不同大脑激活模式。然而,研究结果存在不一致,并且很少有研究系统性地评估和分析过往研究发现的共同模式。本研究旨在对孤独症儿童和青少年进行听觉语言理解相关任务时的fMRI发现进行系统综述和元分析,从而探究孤独症儿童青少年听觉语言理解困难的神经机制。

本研究利用激活似然估计法(Activation Likelihood Estimation,ALE),首先对孤独症组和非孤独症组在进行听觉语言理解相关任务时(相比于基线条件)的神经激活模式进行探究,随后探究激活模式的组间差异。


图1. 文献筛选流程图

组内分析表明,在听觉语言理解任务中,两组被试的双侧颞上回(bilateral STG)都被激活,非孤独症组被试的左侧额上回(left SFG)和背内侧前额叶皮层(dmPFC)被激活(见图2)。此外,组间分析表明,与非孤独症对照组相比,孤独症组的右侧颞上回(right STG)、左侧颞中回(left MTG)和脑岛(insula)显示较低的激活,而孤独症组在任何区域相对于非孤独症组均未显示激活增加(见图3)。


图2. 组内分析ALE结果(孤独症组和非孤独症组的任务vs.基线)


图3. 组间分析ALE结果(孤独症组 vs. 非孤独症组)

双侧颞上回激活的重叠提示了孤独症和非孤独症儿童与青少年在听觉语言理解中存在共享的神经基础。在孤独症儿童与青少年中,在听觉语言理解期间脑部激活呈现出较少分布的模式,这表明负责听觉语言处理的神经网络的发育可能存在延迟。此外,孤独症儿童与青少年在右侧颞上回、左侧颞中回/脑岛显示的激活减少提示了这一群体对语音的声学特性和韵律的处理可能存在困难,以及对达成理解所涉及各阶段的协调和整合可能存在困难。该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孤独症儿童和青少年听觉语言理解困难的潜在神经机制,并对孤独症早期筛查和干预具有实际意义。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华子慧和胡军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甘怡群教授为通讯作者。另外三位作者为北京大学心理学院博士研究生曾桓柯、李嘉惠和本科生曹艺博。

本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171076)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BSH139 )的支持。

Hua, Z#., Hu, J#., Zeng, H., Li, J., Cao, Y., & Gan, Y. (2023). Auditory language comprehension among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n ALE meta-analysis of fMRI studies. Autism Research. https://doi.org/10.1002/aur.3055


2023-12-06